正七人座MPV的空间虽大,但使用上的便利性却相对不如5+2车型。
岛国台湾地狭人稠,一般消费者对于开车通勤的需求,其实并不像欧美地区或是其它幅员广大的国家那般迫切,再加上住宅区、商业区、工业区的区分并不明显,以大台北地区为例,大多数的上班族其实可以搭乘大众交通工具,或是骑机车就能应付上下班通勤,所花费的时间与金钱甚至比开车更省(职业驾驶不列入在内),因此对于用车的需求其实最主要的是要满足假日出游,载人载物成为第一优先项目,车子省油、空间够用、机能更强与否才是最重要的关键。
Mazda Premacy是国内首次导入的5+2车型。
接着我们再看看台湾目前的人口结构,已经由3至4人的小家庭(父母加小孩),取代以往动辄6到7人的大型家庭,很多人即使结婚生子后仍选择和父母同住(碍于买房困难,或需要照顾长者),也就是目前最常见的三代同堂小家庭,家庭成员人口数通常都在7人以下。此时买车便是个相当头痛的问题,选择传统的5人座车款不够坐,也不可能考虑购买第二部车,毕竟不是每个家庭都可以负担;购买正七人座MPV空间够用,但日常生活却是诸多不便,不仅停车困难,养车成本与实用性都不成正比。车厂脑筋动得很快(尤其是日本车厂),其实早就看出消费者面临的两难抉择,所以推出了以轿式底盘为基础,车型却用小型MPV打造的跨界车型,基本上为五人座车型,但行李厢设计了可以收折的第三排座椅,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5+2人座。
以往的车市以四门房车为大宗,即便现在也是各大车厂在国内的主力销售车款。
对国内消费者而言,5+2车型的出现无疑是个终极的解药,因为它一方面可以满足全家出游时的空间问题,另一方面它的车身尺码不算太大,即使每天开车上下班通勤,也不会感到不便。许多消费者立刻注意到5+2这种新兴车型,也让他们瞬间在国内流行起来,而我们最为熟悉的5+2车型,便是已经停产却在国内造成销售奇蹟的Toyota Wish。
台湾幅员不大加上地狭人稠,开车通勤并非绝对必要,因此很多消费者买车都已经济节能性为第一考量。
其实早在Wish发表前,国内就已经出现5+2车型的蹤迹,时间追溯到1999年,日本车厂Mazda以轿车底盘开发首代Premacy,车室内部空间诉求以5+2人座的配置,外型则是塑造成接近MPV的厢型车格,车身尺码比起一般轿车来得更高更长,在空间机能与经济实用性取得完美的平衡。Mazda台湾于2001年将首代Premacy导入国产,并委由Ford福特六和工厂生产,同年Ford也在国内推出双生车型Ixion MAV,正当两间车厂準备携手瓜分这张5+2大饼时,Toyota在2004年将在日本热销的Wish以国产之姿导入,也正式宣告5+2轿式休旅车的时代来临。
现在国内的家庭结构也偏向三到四人为主的小家庭